厄尔尼诺对哥伦比亚的影响,厄尔尼诺对北美洲的影响

2024-06-01 11:21:07 泡沫资讯 泡沫剧

本文目录一览:

1、厄尔尼诺现象的成因

成因 东南信风减弱当南半球赤道附近吹的东南信风减弱后,太平洋地区的冷水上泛会减少或停止,从而形成大范围海水温度异常增暖,传统赤道洋流和大气环流发生异常,导致太平洋沿岸一些地区迎来反常降水,另一些地方则干旱严重。

厄尔尼诺对哥伦比亚的影响,厄尔尼诺对北美洲的影响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厄尔尼诺形成原因主要包括两大方面:自然因素 赤道信风、地球自转、地热运动等都可能与其有关。

只要地球自转年变量迅速减慢持续两年,且数值较大,就发生“厄尔尼诺”现象。因此他们认为:“厄尔尼诺”可能与地球自转速度变化有关。现在,科学家已运用航空技术、海洋水下技术及智能机器人对“厄尔尼诺”进行研究,并从地质方面深入探索,相信不久的将来,“厄尔尼诺”的产生机制将会真相大白。

成因:厄尔尼诺现象又称厄尔尼诺海流,是太平洋赤道带大范围内海洋和大气相互作用后失去平衡而产生的一种气候现象,就是沃克环流圈东移造成的。正常情况下,热带太平洋区域的季风洋流是从美洲走向亚洲,使太平洋表面保持温暖,给印尼周围带来热带降雨。

2、最近几个世纪的厄尔尼诺现象

1、自1950年以来,世界上共发生13次厄尔尼诺现象。其中1997年发生的并且持续之今的这一次最为严重。

2、“厄尔尼诺现象”又被称之为圣婴现象,主要是指“太平洋东部和中部的热带海洋的海水温度异常地持续变暖,使整个世界气候模式发生变化,造成一些地区干旱而另一些地区降雨量过多”的一种情况。近日,美国气候预测中心宣布:“今年8月厄尔尼诺现象(太平洋暖期)出现的可能性超过90%。

3、台风减少。西太平洋热带风暴(台风)的产生次数及在我国沿海登陆次数均较正常年份少。夏季风较弱,季风雨带偏南,位于中国中部或长江以南地区。北方地区夏季容易出现干旱、高温,南方易发生低温、洪涝。

4、-1998年:非洲经历了一次大范围的干旱,厄瓜多尔和秘鲁的降雨则超过正常水平的10倍。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和巴西遭受干旱,导致森林大火频发。2002-2003年:澳大利亚遭受了史上最严重的干旱。

5、相比之下,21世纪的厄尔尼诺并没有所谓的增加。但有专业人士表示,未来厄尔尼诺现象还会增加,这与全球变暖有关。厄尔尼诺的概念之前已经被多次引入,这意味着太平洋东部和中部赤道附近的海水温度异常持续变暖。这种现象也被称为“厄尔尼诺现象”。这种现象主要有两个原因,即东南贸易风和地球自转速度。

6、厄尔尼诺现象是一个自然现象,它的反者就是拉尼娜。一般情况来说,每隔两到七年就会发生一次,这是因为ENSO的暖期膨胀,导致热带太平洋处于一个温度偏高的情况,而它的影响可以说是不分区域性的,吹遍世界各地的海洋和陆地。在不寻常的地方引起暴雨,大风,高温或低温等极端气候现象。

3、1997年厄尔尼诺现象导致的受灾地区有哪些

年至1998年的厄尔尼诺现象,太平洋东部至中部水面温度比正常高出约3至4℃,美洲地区有持续暴雨,东南亚地区则持续干旱并发生大规模的森林大火。厄尔尼诺(西班牙语:El Nio),又称圣婴现象,是秘鲁、厄瓜多尔一带的渔民用以称呼一种异常气候现象的名词。

在厄尔尼诺现象发生的时候,海水增暖往往从秘鲁和厄瓜多尔沿海开始,接着向西传播,使整个东太平洋赤道附近的广大洋面出现长时间异常增暖现象,造成这里的鱼类和以浮游生物为食的鸟类大量死亡。

厄尔尼诺发生后,会造成太平洋东岸即南美洲地区发生洪涝灾害,此处的海水也升温,造成海生生物大量死亡;而在太平洋西岸地区会发生旱灾,降水减少,比如澳大利亚。

第三是中国南方易发生低温、洪涝,在厄尔尼诺现象发生后的次年,在中国南方,包括长江流域和江南地区,容易出现洪涝,近百年来发生在中国的严重洪水,如1931年、1954年和1998年,都发生在厄尔尼诺年的次年。中国在1998年遭遇的特大洪水,厄尔尼诺便是最重要的影响因素之一。

一般来说,当厄尔尼诺现象出现时,赤道太平洋中东部地区降雨量会大大增加,造成洪涝灾害,而澳大利亚和印度尼西亚等太平洋西部地区则干旱无雨。据不完全统计,20世纪以来出现的厄尔尼诺现象已有17次(包括最新一轮1997~1998年的厄尔尼诺现象)。发生的季节并不固定,持续时间短的为半年,长的一两年。

一般来说,当厄尔尼诺现象出现时,赤道太平洋中东部地区降雨量会大大增加,造成洪涝灾害,而澳大利亚和印度尼西亚等太平洋西部地区则干旱无雨。据不完全统计,20世纪出现的厄尔尼诺现象有17次(包括最新一轮1997~1998年的厄尔尼诺现象)。发生的季节并不固定,持续时间短的为半年,长的一两年。

发表评论:

标签列表
请先 登录 再评论,若不是会员请先 注册